很多人做菜的手艺不错,但习惯却非常不好,每一次在厨房忙碌的时候,很可能就给自己的健康埋下了隐患。下面这些做饭时的“不良习惯”,快来看看你“中”了几个?
01
不见油烟不下锅
(相关资料图)
做菜的时候,你一定听过家人这样的唠叨:等锅里的油冒烟了,再把菜放进去。
老一辈的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做菜习惯,是以前由于技术不够,油中含有的杂质较多,而油烧冒烟,意味着大部分杂质已经挥发。
但现在正规的食用油不一样了,它们都要经过六脱工艺:脱胶、脱臭、脱色、脱酸、脱水、脱脂,来去除油中的杂质。
正因为大量容易“冒烟”的杂质被处理掉了,所以现在的食用油烟点比较高。
一般的食用油烟点不超过 180℃,如果油锅冒烟,说明温度过高,很可能已经达到 200℃ 以上,油在这么高的温度下,会被破坏其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和人体必需脂肪酸。
此时再把菜下锅,不仅会破坏食物的营养,还可能让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发生异变,产生苯并芘、丙烯酰胺等一系列致癌物质。
建议:切勿等到锅冒烟再下菜,可以先将锅烧热,再放油,热油的时候可以先放一丁点食材,看到食材周围略有冒泡说明油温已经足够。
02
炸过的油反复使用
每次炸丸子、炸面团、炸鸡腿、炸扣肉之后,锅里总会剩下很多油,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很多人都会把剩下的油收集起来,留着下次使用。
虽然勤俭节约是美德,但是太过节约可能会让健康买单。
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当继续使用这种油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增加。比如著名的苯并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的 1 类致癌物,就有可能滋生。
另外,使用过的油已经发生了氧化,若存放不当,更容易变质。
建议:可用空气炸锅或者其他烹饪方法代替油炸,若实在想吃油炸食品,炸过的油就不要再重复使用了。
03
炒菜不开油烟机
厨房油烟袅袅升起,虽然会给人一种大厨的感觉,但是它的真面目可不简单。
经常做饭的小伙伴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辛辛苦苦做了一大桌菜,结果一点胃口都没有。其实你不是真的吃不下,而是吸入太多油烟出现了“醉油综合症”。比如恶心、食欲不振,眼睛、鼻子、咽喉不适、头晕头痛、胸闷耳鸣等都是症状之一。
对于本身就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油烟可能会加重病情,诱发哮喘、炎症。
此外,厨房油烟中含有苯并芘、二硝基苯酚(dnp)等致癌物,长期吸入可诱发肺癌。
上海同济大学肿瘤研究所的一项调查发现,中老年女性因长期接触高温油烟,其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了2~3倍。在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中,超过60% 的女性长期接触厨房油烟。
建议:油烟机能帮助加速油烟的排出,在开火前可以打开油烟机,炒完菜后,让油烟机继续工作3~5分钟,这样可以确保有害气体完全排出。同时关门开窗,让厨房油烟向外扩散。另外一定要记得定期清洗油烟机,以免排气不畅。
04
生熟食用一块菜板
很多人做饭用一把刀、一个菜板,切完生肉,又去切熟食或者蔬果。
然而切菜生熟不分的后果是,生鲜食物上附着的大量细菌和寄生虫都沾到了菜板和菜刀上。如果不彻底清洗菜板和菜刀的话,这些细菌和寄生虫又会趁机跑到熟食上去。
要知道,大多数生肉、蔬菜里都含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耶尔森菌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如果不小心吃进肚里,轻则上吐下泻、发热乏力,重则导致肠道炎症、细菌性痢疾!
北京卫视的一档健康类节目做了一个关于菜板的简单实验,结果很是惊人。一块新的菜板在切完肉以后,仅需 1 个小时就能产生每平方厘米 82 毫克的细菌!
不少机构对使用 3 个月以上的菜板也做过检测,结果显示,没有经过彻底清洁的菜板,上面藏匿的细菌比马桶盖的还多。
建议:厨房里备上两块菜板,将生熟食物分开切。可以用洗洁精和刷子清洁菜板表面、缝隙,这一步能够有效去除菜板上的食物残渣和油垢。
定期在菜板表面撒盐搓洗。高浓度的盐能使细菌失水而死,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还可以防止菜板干裂,延长菜板的使用寿命。
05
冰箱塞太满乱放
很多家庭的冰箱一打开,总是满满当当——太多的肉制品、吃不完的剩菜、喝不完的饮品、剩下的水果等,一放就是好久;而且物品的排放基本无规律,哪空往哪塞。
食物生熟不分放冰箱,一个很关键的隐患是李斯特菌污染。李斯特菌广泛生存的地方很多,包括肉类、海产、乳制品。
且李斯特菌能在低温条件下活很久,人感染之后可表现出发热、肌肉痛、恶心、腹泻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脑膜炎、败血症,危及生命。
建议:冰箱温度要设置正确。冷藏层4℃及以下,冷冻层-18℃。
生熟分开,分层储藏。借助收纳工具(保鲜盒、保鲜袋),将生肉分成独立小包装储存。
来源:人民网科普
编辑:毛震珑刘桐彤(实习生)
上观号作者:上海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