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世遗就在咱厝边丨城南庙会 在厝边世遗赏非遗-每日聚焦

时间:2023-06-13 10:08:01    来源:泉州晚报社

传统工艺、小吃、文创、民俗及非遗展演在古城世遗点轮番登场,市民回味“囝仔时的味道”,十多万名游客为多元泉州喝彩

城南庙会 在厝边世遗赏非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开栏语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今,7月25日已成为“泉州世界遗产日”,近两年来,泉州积极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从制度保障、考古和历史研究、古城保护提升、遗产展示和宣传推介等多方面做好世界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泉州人民也以主人翁的态度,自发自觉地加入保护传承好世界遗产和讲好世遗泉州故事的队伍中。

即日起,泉州晚报 开设《世遗就在咱厝边》栏目,为您讲述咱厝边的世遗故事。

在世遗点天后宫,戏曲展演吸引市民游客。

核心提示

当世遗遇见非遗,会碰撞出怎样的精彩?本周五到周日,在天后宫和德济门遗址这两处毗邻的世界遗产点,一场持续3天的精彩庙会,会告诉你答案。

“城南庙会·好市拍报”是今年“五一”以来,在天后宫、德济门广场举办的第三场庙会。每场庙会间隔仅半个月左右,但每一场都在前一场的基础上不断自我突破和升级。

泉州拥有22处世遗点,如何在保护好、传承好世界遗产的同时,更好地活化利用,让古今文明交相辉映、和谐发展,是申遗成功后泉州各级各有关部门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事。

而集中了泉州8处世遗点的鲤城区,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城南庙会”模式的实践,为泉州世界遗产的活化利用探索出一种可能,为市民、游客共享世界遗产之美提供更多载体。

□泉州晚报记者 黄宝阳/文 鲤城区文体旅局/供图

“网红”簪花兔来助阵

城南“试验田”扩大世遗效应面

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活动之一,“城南庙会·好市拍报”专题活动,因恰逢高考顺延至本周末,连日来,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充分展示泉州地方文化

“城南庙会·妙会鲤城”系列活动由泉州市文旅局指导,泉州天后宫文物保护所、鲤城区文体旅局以及临江街道等共同主办,通过“政府召集+线上征集+企业联动”的方式,邀请传统工艺、美术、小吃、文创等相关企业、商户进驻,并配套民俗及非遗展演等特色主题活动,旨在汇聚人气,繁荣城南文商旅产业。

“鲤城集中着8处世界遗产点,泉州古城整体纳入世界遗产‘缓冲区’范围,近300条古街巷和600多幢传统历史建筑星罗棋布地散落在古城内,但一直以来,客流都集中在西街一带,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活化利用好这些世遗点,合理引导分散人流,进一步扩大世遗展示面,激活世遗效应,同时也给游客带来更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鲤城区委书记黄辉灿表示。

经多方考虑,城南片区成为“试验田”,“城南片区具备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优势,我们希望把这一片区打造成为世遗古城对外展示和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黄辉灿表示。作为由码头通往泉州城内必经之路的城南片区,是宋元时期泉州对外贸易最集中、最国际化的地方,留下了诸多历史遗迹,除天后宫和德济门、顺济桥遗址3个世界遗产点,还有世界级非遗“送王船”传播源头富美宫,青龙宫、黄帝宫、鳌旋宫、宝海庵、基督教聚宝堂等多元宗教文化遗存,明来远驿遗址、泉州鹿港郊遗址及诸多中西合璧的特色民居。

策划主题文商旅活动是聚人气、引客流的有效途径。什么样的活动才能盘活这一片呢?今年正月,泉州市文旅部门组织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泉州市打城戏传承中心在天后宫古戏台进行高甲戏折子戏、打城戏折子戏传统剧目公益性演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市、区相关部门共同酝酿、研究、讨论、策划、部署,城南庙会主题活动应市而生。

城南庙会人气爆棚

3天15万人打卡的“狂欢节”

4月30日至5月2日,第一场庙会让沉寂的城南沸腾起来,3天时间吸引了近15万人次打卡,从氛围布置到非遗展演、互动体验再到美食、伴手礼和文创商品的展售,都聚集了“最泉州”“最潮流”“最城南”的元素,让市民游客在浓浓的烟火气中品尝了一顿文商旅盛宴,人潮涌动的景象令人仿佛置身宋元时期“市井十洲人,樯动万国商”的城南。

庙会不仅好吃,还好玩、好看,有传统美食小吃也有新潮美味的美食摊位,有“非遗民俗蟳埔女簪花围”“黄包车游城南”“城南地图飞行棋”“街头艺人展演”“露天电影”等互动体验项目,还有今年最出圈的“簪花兔”等网红“兔兔家族”,在天后宫的古戏台3天内共上演了高甲戏、火鼎公婆、五祖拳、五梅花拳、刣狮、螳螂拳、南音等42场非遗项目,此外,还有妆糕人、糖画、魔术表演、街头艺人演出……从白天到夜晚,市民游客边逛边吃,沉浸在这场狂欢中。

“能在世界遗产点一站式体验泉州最地道的吃喝玩乐方式,太令人惊喜了,通过这个庙会,我们对泉州的‘半城烟火半城仙’有了直观的感受,对泉州历史文化的厚重多元有了更多的认识。在这里,世界遗产点不是冰冷的、高高在上的,而是充满了活力和生活气息,就存在于泉州普通人的生活中。”来自上海的游客陈女士说。

“以前这里是泉州城最热闹的地方,比现在的西街还热闹,这几天,有点过去‘南门兜,挤烧包’的感觉了。”“五一”期间,在聚宝街生活了几十年的曾先生,一有空就拿着凳子到天后宫的古戏台看戏,他笑称仿佛回到儿时在戏台下抢座的场景。曾先生说,街坊邻居特别是开店做生意的邻居们,都很欢迎这样的庙会,“人气足了,财气也就旺了。”

“世遗+非遗”带来社会经济双效益

“世遗+非遗”的模式,不仅让城南片区聚集了大量人气,吸引了各方广泛关注,实现了分散人流的初衷,同时,作为文、旅、商融合的有益探索,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属地为主+社区创收”的运营形式,更是为今后活动的常态开展提供了可能。

非遗展演趣味十足

城南庙会“文化植入+热点塑造”的策划思路,形式多样、动静结合的活动内容,吸引各方广泛关注。除了吃喝玩乐、体验、互动等元素,特邀顶流“蟳埔簪花兔”为代表的“兔兔组合”入驻,并设置鲤城海丝家族成员“阿宝”(聚宝街)人偶、打卡立牌,以及20余块富含城南特色的打卡手举牌,丰富的元素,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拍照,在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平台宣传,央视、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福建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纷纷报道,抖音、微信视频号、小红书等自媒体相关话题阅读量总和破100万。

城南庙会不仅有人气流量,也有经济效益,因此极大激发了商户参与的热情。该活动通过线上征集筛选入驻商家,庙会期间相关产品销售额日益增加。“摊位报名一场比一场火爆,第三场一共报了近百家,只能择优选出30家。”临江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外,庙会带来的人流,也促进了天后宫、德济门遗址广场周边商户、群众的收益。

受益的不仅是游客、市民和商家,社区也探索出增收的机会,“属地为主+社区创收”的形式,为今后活动的常态开展创造了可能。城南庙会改变以往政府纯投入无营收的传统模式,探索以街道下属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公司为主,社区振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为辅的运营模式,后续将引导街道各社区陆续参与活动运营,依托庙会平台探索“一社区一项目”为社区增收。

游客饱享艺术大餐,感受非遗魅力。

积累经验以期常态举办多点开花

首期庙会的举办,积累了经验,也增强了信心,时隔半个月,在5月19日,鲤城区“5·19”中国旅游日暨“最向往‘购’闽南·泉州美好生活狂欢节”活动再次在德济门遗址广场启动。

鲤城区文体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给市民、游客不一样的体验,每一场庙会的“玩法”都不一样,不断升级,力求“常变常新”。如“五一”期间,更多强调传统非遗等闽南文化元素,“5·19”中国旅游日则更多凸显旅游元素,而正在筹备中的第三场则围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通过数字化元素为文化遗产赋能,如现场将有虚拟人物“和和”与复古装扮主持人“临江先”的问答互动等。

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活动策划,力争每月农历初一或十五、重要节日期间常态化举办城南庙会活动,持续打响“城南庙会”品牌。下一步,还将把研学、徒步等活动逐步培育成适合城南的文商旅项目。

对拥有8个世遗点的鲤城区来说,城南庙会模式的摸索实践,不仅对城南片区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经验的积累,成熟后的“城南庙会”模式将被复制推广到全区。目前,鲤城区正进一步引导所辖街道从各自的实际和资源出发,打造主题各异的文商旅品牌,多点开花,争取每个街道都有自己的庙会或者夜市品牌,进一步丰富泉州古城旅游业态、繁荣夜间经济,也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多元的旅游体验。

本周末到城南品味“囝仔时的味道”

第三场庙会进入倒计时,上周四,鲤城区文体旅局、泉州艺术馆、临江街道办事处的有关负责人聚在一起,就本周末庙会活动摊位招募和入选情况、活动策划、布置及非遗展演等进行沟通协调。

据介绍,本场庙会围绕闽南语文化、非遗文化、世遗文化、青少年教育等相关内容,以“走进世遗·遇见非遗”护遗古城少年游为主题展开策划,将以非遗“拍胸舞”为代表进行文化遗产主题的集市串联。除了吸引人气的非遗展演互动、文创商品和本土特色小吃的展售,还有趣味十足的闯关游戏,此次市集以“没错!是囝仔时的味道”为主题,充满怀旧气息的旧玩具、复古游戏,将带大家找回“囝仔时”的味道。

非遗表演方面,三个晚上重点不一,16日晚是传统非遗表演专场,17日晚上是“魅力海丝泉州”中学校园剧、小学幼儿园儿童剧获奖作品专场,18日晚上是非遗互动专场,以儿童非遗表演为主,同时邀请了非遗传承人同场展示。

天后宫古戏台仍将有戏曲表演,6月18日上午,将由泉州市高甲剧团安排常态化高甲戏、打城戏表演;“露天电影”环节,将由市民投票选出心仪的3部国产动画影片,展播时间为6月16日至6月18日 19:00—21:00。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