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上,有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该“火”的人和事,“火”起来没完没了;而该“火”的人和事,却常常“火”不起来,没有多少人留意,也没有成为“热点”、引发“热议”。
(资料图片)
那么,“火了”的到底是什么?又是哪些事走红网络、哪些人成为网红呢?走红网络的事、成为网红的人,是否都有其必然性、合理性呢?看来,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了。
近年来走红网络、成为网红的人和事都很多,其中,有的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突发性。有一些事,莫名其妙地就走红了,有一些人,出人意料地变成了网红。一句“惊人之语”、一个生动表情、一个稀罕的动作、一张漂亮的脸蛋,都常常走红网络,让人一日之间就变成网红。一个“独门绝技”、一个超常举动、一个恶劣态度、一个出格表达方式、一个卖萌神情,如果被“有心人”捕捉到了,然后刻意传扬出去,那就有可能走红网络、让人成为网红。如今,就连插了队、骂了人、打了架、丢了丑、卖了萌之类,都可以被无限放大、上纲上线,甚至引发人肉搜索,招来口诛笔伐。这样的“事件”,几乎天天都发生。年轻人不让座、老年人抢座位、高铁上吃泡面、上台抢老师话筒、为植树跪地讨水,都曾上过热搜、引发广泛关注,近日的淄博烧烤、母女插队反有理、幼儿女教师的“挖呀挖”、个别球迷辱骂辽篮,都“火”遍全网,酿成“大新闻”,一些人和事,“火”得铺天盖地,“火”得一塌糊涂!这种现象,不仅让当事人,而且让旁观者都百思不解:怎么这就“火了”?这样的人和事,也值得这样高度关注吗?
我们发现,有些人走红网络、变成网红,是当事人都没有料到的。而更多走红网络的事、成为网红的人,都是周密策划、精心操作的产物,其中,在有意、无意间为此推波助澜的人也不在少数。有的人,为了当网红、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为了博得流量、为了扩大粉丝群煞费苦心,甚至无所不用其极。有大量的网民被裹挟其中,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人利用了。哪里有“幺蛾子”、哪里有“热点”“卖点”、哪里发生敏感事件,立即就有人关注、点赞、打赏、转发,发表犀利的评论,有的甚至演变成一场难以控制的网络暴力。
实际上,对很多事、很多人,关注一下也无妨,但不值得如此密集关注。例如,对一些不文明行为,给予善意的提醒和适当的批评都是应该的,但也不能过分、过度,不能形成全民的声讨,更不能不依不饶、把人搞倒搞臭,不能搞人肉搜索、查人家的“老底”,不能把人搞得狼狈不堪、无地自容了仍不罢休!如此过度“耗力”,对当事人不公平,对别人没好处,也不会促进社会进步。人都会有偶然的失误,人也会有心情不爽、情绪低落、意气用事、行为失当的时候,我们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把别人的失误、差错、不幸演变成网上的狂欢。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没有批评和争鸣,也不能缺少理解和宽容,总要给人留有余地,留出改正、纠错的机会。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现在,网民的参与意识普遍增强,也都有很强的正义感。其中,有的声音是必要的、及时的、富有建设性的,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是,也有人是出于个人目的乱发议论,为宣泄情绪而口无遮拦。我们看到,有些事件刚刚发生,连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是非曲直都未搞清,权威的调查结论、处理结果也未公之于众,有人仅凭一面之词和了解到的一点皮毛,就满腔怒火、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地发表评论,毫无根据就妄下结论。
如果梳理一下近期走红网络的事和成为网红的人,我们就会发现:有许多事,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许多人,都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冷静、客观地看待这些事、这些人,不必过于激愤,也不必大惊小怪、小题大做、夸大其词,不能一说好就好到天上去,一说坏就坏到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地步。
国计民生,社情民意,值得我们关注,也值得我们献策的事务有很多,值得我们出力的事务则更多,我们何必过度关注那些无关大局的小事、过度留意那些不会影响大局的一言一行,为于事无补而无谓地消耗精力呢?
有不该“火”的人和事,就有该“火”的人和事。重大建设成就、重大科研成果、重要文艺作品,乃至关系国计民生的事务,哪一件都该引起广泛关注;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见义勇为的英雄、堪为表率的道德模范、身残志坚的杰出人物、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都应该走红网络,进而成为网红!但是,本应普遍了解、人人都该了如指掌的建设成就、科研成果、文艺作品,却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许多人对此都是一脸茫然;本应有很高知名度,也应该得到普遍尊重的科学家、文艺家、发明家、“大国工匠”,却默默无闻,既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姓名,也没有多少人了解他们的业绩!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不能再让不该走红的事走红,不能再让不该成为网红的人变成网红,不能让不当得利者得利,更不能让网络暴力为所欲为、危害四方,让无辜者躺着中枪。
让该“火”的“火”起来,让不该“火”的灭下去!事不宜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流程编辑:TF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