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杭城多个初三教室,出现“空椅子”!这些学生去了哪?_当前速看

时间:2023-04-23 00:54:34    来源:钱江晚报

工作日中午12点半,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门口,不断有学生进出,这些基本都是初三年级半托或全托的同学。

“眼看中考越来越近,关键时期来请假的学生反而越来越多,很多家长想在最后一个多月,给孩子上培训班冲一冲。”学校九年级14班班主任沈炜说。她最近接到了好几位家长的咨询,对此既着急又担忧。

初三生想请假补课


(资料图片)

班主任苦口婆心劝回

晚上11点多,沈炜老师发了一条朋友圈,是关于“初三生想请假去校外培训”的事情。

起因是有个学生家长就儿子初三最后一段时间的学习,前来征求沈老师的意见。家长想在一模结束后,把儿子带到校外培训机构去参加一对一的中考培训,不再继续留在学校跟着大部队一起学习。但是家长显然也没有把握,就想听听老师的意见。

沈老师说,当她看到家长的这个留言后,也是蛮犹豫的。她非常理解家长的心情:在最后一段时间拼一拼,不留遗憾。家长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是很需要勇气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沈老师说,她其实完全可以想象,家长在发出这样的询问信息后,是多么期望自己能回复“最后冲一冲吧”“换一种方式,可能会创造奇迹”,或者至少也是“那就试一试吧”,因为这意味着希望。

但是,最后沈老师还是回复给家长两个字——没用!

图源:视觉中国

沈老师说:“作为班主任,对于一个家庭在学业方向特别是事关中考这样重要的选择上,给出的建议应该是慎之再慎的,最好不要替家长拿主意。但我想家长既然信任我,我还是要把我觉得正确的想法和做法告诉家长。”

除了班主任的身份,沈老师今年也是一位初三考生的家长,“我最近接到很多电话,说要帮孩子进行中考规划的,还有中考冲刺的,还承诺无效退款之类,推销人员的口才了得,也很能抓住家长痛点,没有定力的家长很容易被说动。”

沈老师从事教学工作已经20多年,带过很多届学生,在她的班里,师生关系、家校关系都非常和谐。家长们都把她当成自己人,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跟沈老师说。

“家长gan问,我就gan说。”沈炜说,“这个‘gan’,不是敢不敢的‘敢’,而是‘感动’的‘感’,是‘感情’的‘感’,是‘感恩’的‘感’。”

交了高昂培训费后

成功逆袭的很少

中考之前,如何逆袭成就黑马?每日逆袭计划表怎么设计?中等生如何弯道超车?打开网站,搜索“中考”词条,以上这类标题的信息扑面而来。

与临考家庭焦虑值一样高涨的,还有课外学习所需的费用。记者打听到,有机构12天集训的报价为14400元,而单门课的一对一辅导,一般两小时最低800元,一天如果报了4门课,就要3200元。

图源:视觉中国

“我看到过太多案例,在中考前,为了所谓的最后拼一拼,而让孩子离开学校正常的教学环境,去培训机构‘冲刺’的。”沈炜说,“这些机构收费不菲,而且也有让人听起来很动心的承诺,甚至还有签约什么的,但是,几乎没看到最后成功逆袭的。花了钱不说,还让孩子甚至整个家庭变得焦虑,不值得。珍惜与亲切的老师、亲切的同学,在亲切的校园的时光,为今后多一点美好的回忆,多好!”

前一次寒假后,沈老师班里有一位学生准备考杭高国际班,家长提出“这个学期学校只上半天,申请半托,作业可能没法做了”。对此,沈老师也说了“不”,原因是“最终还是需要参加中考的,每天一节课的学习一定是不够的,课后复习练习必不可少”。

沈老师还列举了两名毕业生的故事。

一名学生原本也是考国际班,当时英语考到了目标学校的前10%,但是中考总分离最低录取线差了近30分,最后也只能遗憾落榜。另一名学生想考省外的国际班,家长花了30多万去学英语,但孩子一直没考上,最后心态也有点不好了,“去外面全托的,一天7个小时,一周6天,每天闷在房间里学习,没有同伴可以交流打趣,家长花了钱小孩压力也大,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沈炜说:“我并不想否定校外机构存在的意义,也不想贬低培训机构老师的能力和努力。我也相信,总有一些在校外机构最后冲刺的孩子成功的案例,但是我真的觉得家长还是要客观、全面地评估自己孩子的情况。初中三年再加上小学六年,家长也好,孩子也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应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中考其实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小考试,考的不仅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中考当然很重要,但快乐更重要。今后人生的快乐,绝不是一次中考就可以决定的。”

“当然,最后家长做出什么选择,我都会充分理解,充分尊重。我相信,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我们都在努力。”沈炜说。

进入4月后,不仅仅是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记者接到不少学校的报料,初三教室里空出好几张椅子。

这些空椅子的主人去哪里了?记者采访发现有的已经考上外地的国际高中,有的正在“脱产”培训英语,备考国际班,有的则为了即将到来的美术考试,正在紧锣密鼓地集训。

其实,近年来,每每到了四月,杭州各中学初三的一些教室里,都会空出部分椅子。

图源:视觉中国

小调查:“空椅子”的主人们去哪了?

“空椅子”是个例还是现象?日前,我们随机在杭州三所中学的初三年级进行了一个小调查——

A中学:980人左右,请假80人左右。

B中学:630人左右,请假8人。

C中学:250人左右,请假15人。

虽然相对于年级总人数而言,“空椅子”占比并不高,但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多所初中的校长和初三班主任表示,这些年每一届初三,都有一些孩子会请假进行“脱产”学习,教室里出现几张“空椅子”,很常见。

“空椅子”的主人分为几类。

一部分走国际路线,读国际班、国际高中或者直接出国。这里又分成两类,上海的国际高中春招大多在二三月结束,一类学生已经被国际高中录取,去上海读书了;另一类学生则全托在课外机构进行英语专项培训,全力以赴准备即将到来的高中国际班的校考。

一部分学生打算走特长特色路线的。想考美术类特色班的学生,最近在强化专业的学习,准备术科考试;学习器乐、声乐等音乐特长的学生,在集中准备特色班的校考。

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进行学科类的补习。有的是“培优”,提前学习高中课程;有的是“补差”,因为一门或者整体课程比较弱,在“脱产”进行一对一补习。

现象

同班同学选择了

不同的升学方向

杭州市采荷中学采荷校区的林梅老师今年带初三,班里45名同学中,有2名同学最近请假了,她们已被国际高中提前录取,在集中精力进行语言类的培训学习。

周一,学校拍毕业照,两名同学都赶回来了。“虽然好些天没见了,大家还是很亲近。孩子们对班集体很认可,尽管选择升学的方向不同,各有各的任务,但都是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在多年前,换赛道选择国际高中路线,是孩子学业成绩不尽如人意的无奈选择,但在近几年,越来越多学业成绩非常优秀甚至拔尖的孩子,主动选择国际高中。

林老师说,被上海一所知名国际高中录取的女生,成绩就非常好,是妥妥的“学霸”,如果走传统的升学路,基本上“前三所”重高没什么问题。“孩子和父母的想法都比较明确,希望去一个更大的平台接受挑战,激发潜能。”

图源:视觉中国

林老师说,小姑娘告诉她,自己一边在提升英语,一边在复习其他学科,准备中考。“孩子很有主见,虽然不需要中考成绩用来升学,但她觉得参加中考,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提升。她说,自己目前的英语水平较弱,但在国际高中,理科会是她的强项。”

另一个孩子被日语班录取。“孩子的理科相对偏弱,在学习上不太有信心。但语言能力很不错,对日语也很有兴趣。在校考中,她的成绩位于中上,孩子也更有动力了。爸妈也支持她往优势方向发展。”

杭州市惠兴中学初三班主任阮敏老师说,班里38名同学中,有一名同学前不久请假准备上海国际高中的测试,并被顺利录取。“男孩的学业成绩中等,如果走传统的升学路,可能会读优高。他的英语口语很不错,性格也很开朗幽默,父母在他小时候就有了出国读大学的规划,觉得换一个赛道更适合孩子。”

变化

走特长路线的孩子

更重视文化课了

老师们发现,近几年,报考艺术类特色班的学生也更看重学科成绩了。

有班主任表示,近期有些孩子会为艺术类的术科考试做个性化的准备,但大部分孩子在文化课上也不会放松,考完后会陆续回来。

“多年前,可能家长会觉得成绩不好,才考虑选择学美术、音乐。但近几年,家长和学生的观念都改变了。为了升学临时打算学艺术的孩子越来越少,考美术班、音乐班的孩子,从小就有相关的特长,文化课成绩也抓得紧。”林梅老师说,班里打算走特长生路线和考特色班的孩子,一直都在学校正常学习,并没有额外请假。

图源:视觉中国

林老师班里有两个学生打算考美术班,一直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在进行专业训练,而一个练小提琴的孩子,除了双休日外,每天晚自习后会回家练习,“几个孩子都是从小有功底,家长觉得学习艺术是作为兴趣爱好,更注重文化课成绩。”

林老师从教二十多年来,发现近年来特长生的综合素养、学科成绩越来越好。“上一届有个体育特长生,中考分数很高,完全可以凭裸考进重高。这些孩子具有一些很好的素养和品质,往往会迁移到学科学习上。比如擅长球类的孩子,反应敏锐,分析能力强;而学乐器的孩子肯坚持,也更擅长时间规划。”

记者手记:“空椅子”背后是教育需求多元化

在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屈强看来,近年来,教室里出现“空椅子”,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是教育需求多元化的表现。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具备了较好的经济条件,不同的家庭对孩子也有了不同的人生规划,有了更多选择,助力孩子找到最适合的升学路,让孩子去更开放的环境中学习。

屈校长说,学校尊重孩子与家长的想法,提供客观的评估,给孩子和家长一些建议。在他看来,现在家长的选择,相比“躲避内卷”的逃避心态,更多的是经过多方了解、调研后的一种主动选择,看准哪一条途径更适合孩子的发展,最终理性选择。

对于个别想要“脱产”进行学科类补习的孩子,他的观点是“不建议这样做”,“有些家长在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会比较焦虑,希望通过‘脱产’补习来提升孩子的成绩。校外培训具有商业性,一对一的补习花费很高,但效果往往不好,甚至有可能会越补越差。学校对学科类内容的把控,在师资、教研上,是远强于外面的。这段时间,学校在学科上也在进行分层教学、‘培优补差’,在学生艺术类专业的提升上,老师也在尽可能做相应的辅导。”

来源:升学宝 潮新闻·钱江晚报 记者金丹丹 陈素萍

值班编辑:周勤

标签: